导语:
20世纪初始,东南亚华人企业家中,有“四大天王”,分别是陈嘉庚、黄仲涵、陆佑和胡文虎。
01
厦门大学创办人:陈嘉庚
在中国,四人以陈嘉庚声名最隆,主要是他创办了厦门大学,影响至今。而当年缔造的商业王国,在他有生之年即已衰落,未能传承。但其女婿李光前独立创业,大有超过岳父的势头,现已传至三四代,仍是新加坡的显赫家族。而黄仲涵、陆佑和胡文虎三个家族,都经历了多代传承,不过均已衰败告终。
02
一代“糖王”的黄仲涵
黄仲涵被视为张弼士之后而早于陈嘉庚的一代巨商代表。他的父亲黄志信是“创一代”,1866年在爪哇创立建源公司,在中国和印尼之间做特产贸易,之后成为较大的商人。黄仲涵继承了父亲的公司和财富,投入大量资金发展糖业,引入现代设备,聘用西方管理人员,迅速成为一代“糖王”。此后,他又进军银行业和航运业。
1924年,58岁的黄仲涵病逝,他妻妾成群,子女众多,多达数十位,最小的儿子在其去世后方才出生。当初,黄志信选择黄仲涵接班,对其他儿子给予了可观的遗产,在选择接班人的方式上,黄仲涵效仿父亲,同样选择了两位儿子进行培养,分别是黄宗宣和黄宗孝,其他儿子则获得了数额不菲的一笔遗产。
不过在公司面临困境之际,黄宗宣主动退出家族企业,打击了家族信心,更致命的是,1950年,家族企业的掌舵人黄宗孝因心脏病突发病逝,时年仅45岁。此时,黄氏家族尽管家大业大,却无人能扛起整个家族的重任,导致家族成员分崩离析,各自为王,犹如春秋战国之状态。自此,传承百年的大家族正式解体。
03
一代“锡矿大王”:陆佑
相较于黄仲涵,陆佑家族如今仍存在,不过已是没落的贵族。陆佑在东南亚从苦工做起,稍有积蓄,买下一座废弃的锡矿,开采锡矿石,从此发达,因此成为一代“锡矿大王”。此后,其商业延伸至金融、地产、航运、种植和影视等领域。陆佑在1917年去世时,遗产多达两千万元。
1989年《陆佑纪念画册》出版,当时的香港大学校长王赓武在画册上题词祝贺道:鹤呜声闯仰殷商,山锡开源椽采浆;陆海潘江才早著,佑贤辅德义恒彰;华民中土同钦敬;侨士南洋共辉光;先后令名垂港粤,哲人风范永流芳;足见陆佑的影响力。
陆佑去世后,儿子陆运涛执掌接管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等地的机构,于1950年,陆运涛创办电影制品厂,成立“电懋”公司,开创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,张爱玲也曾为其写剧本,陆运涛因此被人们尊为一代影王。不幸的是,1964年陆运涛和公司高管所乘飞机失事,全部遇难,“电懋”遭受重创,一蹶不振。
到第三代陆容章执掌家族,虽仍有产业,但规模较小,已不能与香港大佬相提并论。传承至此,陆家虽衰落,但愈发对慈善有兴趣,不断捐助教育和医疗等。百年前,陆佑曾为香港大学捐助百万元,港大为投桃报李,建造一幢钟楼,命名为“陆佑堂”,并在建筑物前竖立一座陆佑铜像。
04
“万金油大王”和“报业大王”:胡文虎
胡文虎曾被称为“万金油大王”和“报业大王”,相对于前几位,更为年轻,在民国史上曾活跃过。在继承父亲的一个中药店铺后,胡文虎在缅甸仰光发明了虎标万金油,行销东南亚。即便是1929年全球经济大危机,胡文虎的万金油事业不仅毫发无伤,在和西药的争夺中,反而赢得更多市场。接着,他又创办了以《星岛日报》为代表的系列报纸。
1954年,胡文虎病逝,女儿胡仙接班,胡仙精明强干,将父亲开创的报业王国获得第二春,她的财富一度达到50亿港币的巨富量级,于1980年,她不再固守家族产业,而是大规模进入地产业。奈何地产业云谲波诡,香港金融危机频频,胡仙毫无觉察,一次次被套牢,深陷巨额债务危机。
尤其是1997年金融危机,胡仙负债更巨,不得不一次次出售旗下的报业,更为悲惨的是,1998年她不得不将祖传家业虎豹别墅拱手出售给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集团。
唯一值得欣慰的是,胡仙1972年在香港成立胡文虎基金会,又于1993年在福建成立胡文虎基金会,即便家族企业和财富衰落,仍有连接社会的渠道。